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91 (第2/2页)
能坐得住? 朱棣不怕累,身为一个没事就想到邻居家溜达的多动症患者,他的精力非常人可比。这一点,极似老爹朱元璋。越是勤奋的下属,自然越得他的看重。 当然,看重可以,夸奖暂时免了。 无数事实证明,被天子夸奖,哭的几率远比笑多。 诏书发回南京,一方面提醒南京六部,别以为天子不在就能偷懒,必须给朕好好干活!另一方面,也是给刺杀事件的主谋施加压力。皇帝都能关心应天官员的工作了,是不是证明刺杀案件有眉目了?皮该绷紧了。 随同诏书一起发回的,还有给锦衣卫的密令。 接旨后,锦衣卫指挥使杨铎立刻带人包围了曹国公李景隆的府邸。 杨铎手中有驾帖,却没抓人,只派人守住曹国公府的府门,进出必须经过严格排查,李景隆本人都不能例外。 李景隆之后,长兴侯耿炳文的宅邸同样被围,耿炳文长子,仪宾耿璇又被请到锦衣卫北镇抚司喝茶。这一次,耿炳文想求情也见不到皇帝了。 左都督平安,历城侯盛庸也未能幸免。 锦衣卫的动作极快,一夜之间,府门就被封锁。路过的行人,见到锦衣幞头,腰-挎绣春刀的天子亲军,无不退避三舍。尤其是经历过洪武朝的官员,见锦衣卫如此行事,不免担忧,莫非蓝玉案又要重演? 有细心的不难发现,本次被围府邸的多是建文旧臣,武将出身,且在靖难时同天子有过交锋。 李景隆撇到一旁,耿炳文,盛庸,平安,都让朱棣吃过亏。 莫非天子要清-算了? 武将们不安,文臣同样不安。 文渊阁内的解缙等人都是心中惴惴,杨荣和杨士奇也无法继续置身事外。 众人都在猜测,天子到底想做什么。 莫非李景隆等人是行刺案件的主使? 没有理由啊。 建文朝已经过去,朱棣坐稳了皇位,这个时候谋划行刺,脑袋进水了?何况建文帝进了皇陵,他的几个弟弟也被贬为庶人,送到中都看守,刺杀成功又有何用? 想不明白,当真是想不明白。 或许是认为朝臣们的脑袋还不够大,朱棣很宽又放出两个惊雷。 敕谕代王傲狼悖慢,上违祖训,下虐军民,无君无兄,大逆不道,革其三护卫,只给校尉三十人随从。 敕谷王贪-虐-残-暴,擅兴土木,疲劳军民,加征赋税,使民怨沸腾,同革其护卫,令居王府思过。 同时,严令官属有司,自今起,非得上命,王府不许擅役一军一民,敛一钱一物,违者重罚。 处置了代王和谷王,朱棣又下旨封朱盘烒为宁王世子,赏银加禄。同时册封的还有周王世子和岷王世子。 打一棒子,给颗甜枣。揍一批拉一批,永乐帝用得相当纯熟。 至此,行刺案的主谋仍未浮出水面,但从天子连番的动作不难看出些许蛛丝马迹、 建文旧臣,藩王,外戚。 想得深一些,不免心惊。 朱高炽身居文华殿,闭门不出,连解缙等人也不见。除给朱棣的请安奏表,对朝政问也不问。即使有朝臣找上门,也会第一时间封存,如实写上奏表送往北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