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52 (第2/2页)
就会改革.... 只是日后随着统治阶级的日益腐败,皇室、宦官、贵族、官僚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 这一现象被称为“占窝”。 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破坏了开中制度,也严重影响了大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改革盐法以弥补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势在必行。 后来到了孝宗弘治时,叶淇为户部尚书,改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解至太仓,再分给各边,每引盐输银三四钱不等,致太仓银多至百余万,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增。 结果这个破办法却导致边地盐商大都举家内迁,商屯迅速破坏,边军粮食储备也因此大减。 明世宗时,杨一清又请召集商人开中,实行商屯。 折腾来折腾去,还是老办法好,不然边关那里如何聚拢人气? 第175章 都生了啊 穆宗隆庆二年,后经多人奏请,以庞尚鹏为右佥都御史,管理盐政、屯田,督办九边屯务,他与陕西三边总督王崇古详细规划在边地推行屯田开中,但因此制败坏日久,已难收得实效。 明朝人不怕革新,就怕革新失败! 这就是个例子。 吴有为抿了抿嘴:“谢主隆恩。” “怎么了?”万通看出他拿着盐引|很是不高兴的样子。 这是怎么回事? 谁得了这么大一笔赏赐,还不得乐开了花儿啊? “没什么,这些东西,太多了吧?”吴有为看着能够他做三年衣服的料子,一车一车的往库房里拉,真是无语了。 一年四季的衣服料子都齐了。 他过端午节的时候刚清空了一下库房,这就被填满了。 “不多,皇爷还赏了你五百两金子呢!”万通指着两个大力士抬着的箱子:“放哪儿?" 放哪儿? 当然是.... 放在银库里了。 本来应该放在自己的空间里最保险,但是吴有为怕当众消失了五百两金子不合适,先放在银库里,等万通他们走了,他再收到空间里去。 日后有人问起来..... 就说自己送人了! 送给谁? 师父呗! 这个杜撰出来的师.... 们,简直是一块砖,哪儿需要就往哪儿搬! 万通也给吴有为备了礼物:“只是还没到,大概八九月份吧,就该到了。 “你送礼还带欠着的啊?”吴有为哭笑不得:“算了,回去,喝点米儿酒,庆祝一下!” 他的米儿酒是在泉眼那里灞凉的,在夏日初热时喝起来透心爽。 还有香瓜,又有早熟的西瓜,解渴消暑最合适了。 万通在这里待了一晚上就走了,他还要回去,以前跟人换班还得给人换回来。 吴有为等他走了,就写了晒盐法,这是他记住的为数不多的关乎民生的东西。 以前记得好像宋朝就有晒盐的办法了,只是那个时候仅限福建和莆田两个地方,可是后世是沿海一带几乎都能建起盐田,其实就是办法在不断的改进。 他也不知道这个办法能不能有用,只是今天看到盐引,才想起来的,写下来,不管有用没用,起码交出去他能心安理得,不然这盐他都有点难以下咽了。 古代的人们真的不容易啊! 还记得专门有人写过关于盐户们的诗,那叫一个可怜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