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君归芳尽 围城 (第3/3页)
> 他们一边清除扫荡阻挡攻城器械逼近的城外工事,填平壕沟,一边在城外周边搜集物资,伐木就地打造攻城器械,又造起与城墙同高的土台用来瞭望城内,蓄精养锐,以逸待劳,准备攻城,营内营外一片忙碌。 随着越来越接近城墙,双方时有在城上城下交战,略有伤亡,但比起最终攻城时,都要抱着必死决心,现在这点伤亡也不足为惧。 王瑗在外巡视,发现不似她曾经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攻城战争,攻城的士兵们一个个不要命地爬着梯子往上冲,守城的大门紧闭,在城墙上推下滚油巨石或者放箭反击,其实这都处于攻城最后的阶段。 在真实的攻城战中,守方不会放弃野战的机会,在城外也要派出士兵出城驻扎,作为机动兵力,把守控制住城池四周水陆交通据点要道,拱卫城池,凡有余力都会与敌军出城作战,在城外野战之中歼灭击退敌人。若放弃城外,困守不出,是实力不济的表现,反而会丧失主动性,伤害军心士气,被敌军截断粮道水源援军,坚守,那都是最艰难的时候的选择。 攻方围城,也苦不堪言,围城需要大量的兵力,粮草,辎重,除却那些城中有内应,叛变,粮草不足,顺风而降的,往往需要一年半载,甚至数年才会攻下一座城池,积年的怨气伤亡消耗往往会产生屠城的报复性行为,所以孙策围庐江两年都攻不下,一旦攻下,就杀了庐江太守泄愤。 这对于双方都是一种折磨。通过在城外解决敌人才是上策,守城者尚有生机。 所以他们现在所做的就是等待,每日除了日常之外,都很无聊,或是听听城上城下士兵互相谩骂解闷,等到大型的攻城器械一造好,就准备全线攻城。 这日,王瑗竟然与郑姜不期而遇,好不容易才见到心中偶像,她倒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便试着提议与她一同在雪地里走走,郑姜也很友善地同意了,想起听他们说李傕曾经攻破过长安,王瑗便问道:“为何李傕能十天就能攻破长安呢?” 郑姜笑道:“因为他们当时有十几万人。” “十几万?不会吧,我觉得他不像是一个能够统率十几万大军的人。” 郑姜道:“其实李傕谋略不差,就是运气差了点,统兵甚至比现今孙会稽之父孙坚还强,当然,孙坚运气更差。” 王瑗问道:“那李傕当时哪来的十几万大军呢,我记得他是董卓的部下吧。” “不错,他和郭汜都是董卓颇受重用的旧部,他们跟董卓进京后,就被派到外地驻守,后随董卓入关,依旧在长安外地驻守,可是自从吕布诛杀董卓后,他们又被朝廷通缉,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听到长安城里要诛杀所有凉州人之后,十分惶恐,想要解兵逃回家乡,又被贾诩一劝说,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事成则可以正天下,不成还可以掠夺财物西归,董卓余部纷纷响应,围城攻打长安,十日城陷,击走吕布,便占据长安,挟持天子号令天下。” 王瑗道:“我想,他们这么快能够攻破长安,不仅仅是有十几万大军的威压,可能城内还有内应吧,若长久的耗下去,恐怕这十几万人因为粮草不足就要先崩溃了吧,而城内就要不战自胜了。” 郑姜道:“不错,也不光如此,是因为吕布王允之人,本不是一丘之貉,王司徒是清流贵胄,怎么会想与吕布这一武夫共治长安呢,他只是利用吕布而已,他们从合谋刺杀董卓那一天起,吕布与他们与虎谋皮那天起,就会注定灭亡,他们,都该死。” 然而她却听到王瑗叹道:“这是时代的错。” 郑姜看向她道:“这的确是时代的错,有时我会想,个人如同细流之于洪涛,不可对抗,只有与其同流合污,才不至于被蒸发。” 王瑗答道:“但漠北它也没想到,星星之火也能燎遍整个草原。” 郑姜道:“那就再加把火,让它烧得更旺些。” 两人心领神会地对视一眼,共同看向大雪之下的如做白银,剔透水晶的长安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