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4 (第1/2页)
排成一排在内,然后在两排树干之间架上木板,分为上下两层,这样长树干长出的部分就成为护墙,木板上层可以让军士巡逻放哨,下层可以存放防御武器和让人休息。 人多办事就快,小半日工夫便构造起了兵营的构架,吃完午饭大伙便开始建设营内设施。唐军平日行动的组织基本一个小队五十名士兵再加上队长队副各一,扎营的时候也是这样,五十多个人组成一个营帐、大家的营帐两两相对,在营帐的周围和营区之间挖排水沟。 张五郎又下达军令:严禁军士在各个营区之间乱窜,本营区以内也不许各个帐篷乱跑;各营(团)挖茅房需远近适宜,远离水源和贮粮,亦不能太远,不合格者鞭笞校尉。 如此忙活了一整天,军营框架便大致建设完成了,约四万人住到了一块儿,非常热闹。河水之旁的空地上就像凭空拔起了一座低矮的城池一般,如再待两日,了望塔箭楼等建筑修起来就更加像模像样。 到得晚上,薛崇训与诸将来到高处,只见方圆数里内火光通明,巡逻的队伍整齐划一,又有鼓声指挥换岗设哨严谨有度,薛崇训非常有成就感不由得心下大快,把前几日刚吃败仗的Yin郁给忘得一干二净。 …… 但此时交通信息不便,长安却不太清楚实地情况,他们得到的消息只是官军在慈涧首战失利,然后驻扎在新安按兵不动,毫无建树。朝廷的气氛自然不太好,以为遇到李隆基很能打,一时没法平息。 薛崇训的事儿干得也慢,他自知经验不足,生怕有什么疏忽导致全军大溃,行动起来也是谨小慎微,进展就更加缓慢了……实际上他们好像在新建的兵营里住上了瘾,一直到腊月间都迟迟不动,连一点进展都没有。 这时长安方面就有些坐不住了,朝廷派御史到新安看情况,问薛崇训是否增兵。金城县主也写信来嘘寒问暖,就连高皇后都以私人的名义给薛崇训写亲笔书信,对战事尤为重视。 高皇后心里也没底,上朝的时候在帘后听到朝臣们说李隆基拥兵十万,建立了三省六部,很厉害的样子。又听见内给事的宦官们说薛崇训根本没打过大仗,在陇右全靠程相公撑南线才能抵挡住吐蕃吐谷浑联军。 加上首战失利按兵不动造成的舆情,这些日子以来宫廷内外的风言风语,也让高皇后心里没底。她还不到二十岁的年纪,以前也就是在争宠中和女人们内斗上有点修炼,对于兵事更是闻所未闻,自然是弄不清楚战场上的状况。 不过她身在这个位置,就算搞不清战事,也能明白战争的后果:这场仗要是打输了……长安政权必将江河日下,汾哥的皇位还坐什么? 此时此刻高皇后倒觉得汾哥有点大智若愚的样子,不论权力如何更替,应该是没人想取他Xing命的,他就压根没管朝政,坐皇位也是别人扶上去的。当初汾哥在幽州做刺史,撒手不管政务,只管吃喝玩乐狩猎,日子过得好好的,结果收到长安太上皇的一纸诏书要他继承大统,做个皇帝有什么错? 高皇后想了汾哥,又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急功近利?刚要掺和政权,就遇到这档子事,以后万一李隆基真要夺回了大权,他们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