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况且智评才子诗 (第2/5页)
“我们知道,这话别再说了,让人听见不好。”云丝丝摸摸文杰的头,叮嘱一句。 此时,已经有人抢先做出了诗,正是一直憋着劲无处使的沈博。 按照规矩,每首诗做成之后,都要给在场所有人传阅欣赏,先由那边厢的书生们看完,再由丫环捧着纸卷传送过来。 沈博是想给在场的美女们树立一个好印象,谁上了勾,就跟谁套近乎。 况且看后,面色平淡地递给石榴,诗做的平淡也还罢了,所用韵脚也有错处,还急中出错,写了一个别字。 石榴接过后推说不懂诗,就递给文杰,文杰则是赌气不接,云丝丝只好接过来,看了一遍后,也是一言不发递给丫环拿回去。 沈博见到这几人的光景,就知道自己搞砸了,本想以快捷惊人,还不如求稳些,多酝酿一会儿,诌出几句像样的句子来。心中不免沮丧,脸上的得意劲儿也一扫而光。 “还是沈兄才思敏捷,我等自愧不如。”既然无人开口赞一句,周文宾作为东道主,只好勉为其难敷衍两句。 “慢工出细活,诗也不是以快为美。”文征尘兜头泼下一盆冷水。 “那我就等着欣赏征尘兄的细活了。”沈博反唇相讥。 文征尘也不理他,只顾低头构思。他早已想好了诗句,却迟迟不肯动笔,只在心里反复推敲。 文征尘倒不是想博得哪位美人青睐,而是暗中想和周文宾较较劲。 才学比不过文征明也就罢了,近来竟是被周文宾压住了,他不服这口气啊。 两人交情是够好,但在文章上,却是锱铢必较,谁也不肯低头让步。文人间,这是很平常的事。不较量,何来进步呢? 周文宾也早酝酿好了,却要照顾大家的速度,不便先做出来,只好做苦思冥想状。 又过了盏茶工夫,陆续有人做出诗来,大家同样传阅而过,即便看不出什么好,也都虚捧几句。 况且一一看过,断定这些人平日里除了应试的墨卷,几乎不读其他书籍。 在诗句中引经据典过多,吊书袋子,是一大弊病,然而全然不用典籍,也是病,除非你真到了李白杜甫的境界,出口即为传世之作。 这些人基本不用典,不是为避免弊端,而是根本不读经史,也不知该如何用典,用典之趣更是无从说起。 诗有诗的做法,文章有文章的写法,八股又有八股的特点。 诗会过半,所做诗作几乎都是固守八股文的起承转合,首联起,又称破题,颈联为承,即承上启下的意思,第三联为转,要把意思转到中心重点来,尾联当然就是合,即结句。 然而诗的起承转合跟八股迥然有别,这些人根本不是做诗,而是用诗的形式做八股。这其中差距就大了。 看上去平仄没有问题,用韵也合章法,没有出韵,然而文字平淡如水,更谈不上什么意境,诗句也索然无味。一个平字即足以概括。 做完诗之后,一群人相互虚应、附和着,无非是说这个人的诗破题破的好,那个人的第三联转的有力,某人的尾联收的滴水不漏,意境深远,有言尽而意不尽之蕴等等。 况且听了如在雾里,他对诗也不擅长,他更喜欢写文章,不是八股,而是唐宋的风格。不过有时兴致上来,也能写出几首,只是随后都烧掉了,不敢示人。 即便如此,他也看不上这些人做的诗,都什么啊,云里雾里的,没一句能让人记得住。 “见识到他们的水平了吧。都不比我强多少。”文杰明白他心里想什么,悄悄说。 况且对此事倒也理解,笑着说道:“其实这种聚会就是凑热闹,做诗不过是个名目罢了。总不能说经常在一起聚会喝酒什么的。” 最后只剩下周文宾跟文征尘了,两人几乎同时来到桌案前,周文宾对文征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