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9章,有恩还恩(求订阅!) (第3/4页)
事。 然后他们往上要政策,往下从村民手里集资,决定把村里的三座桥和那个河坝重新建一下。 桥由原来的平板桥改建成可以过20吨大货车的石拱桥。 河坝也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固、加宽、加长。 计划中的三座石拱桥,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一座。剩下的两座还在规划中。 事无巨细,原原本本说完,阮秀琴就道:“满崽,村支书他们今天是来向你集资的。” 张宣问:“那两个淘金客家里去了没?” 阮秀琴点头:“去了,那两家都出了钱,一家出了5000,一家出了6000。” 接着阮秀琴还说:“黄老一大家子也出了差不多8000。” 不少了,5000、6000和8000在这年头都是大钱。 见亲妈还要问,已经懂她意思的张宣抢着说:“老妈,您不用担心,我和您的想法一样,捐钱是应该的。 想当初我们老张家落难时,附近两个生产队的人,有一家算一家,或多或少都借钱给了我们。 虽然有极个别的做的比较难看,但我们老张家承邻里的情。 再说桥也好,河坝也好,我们自己也要用到,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诶!!!” 闻言,见儿子这么明事理,阮秀琴猛拍她自己大腿一下,高兴地走了。 这还真是自己亲妈啊,平时一点点小钱都要算计着用。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可从不含糊。 张宣转身对杜双伶说:“和我一起下去吧。你如今也是老张家的人了,和村里长辈照个面表示礼貌。” 这话杜双伶非常受用,眯着眼睛“嗯”一声,满心欢喜地跟着下了楼。 一楼,客厅。 看到张宣下来,村支书5人赶忙站起身,笑呵呵地招呼、散烟一气喝成。 有求于人,村支书他们的口那是非常非常甜,拉着聊天,先是聊了村里上下五百年的历史。 随后从民国开始,聊村里出过的大人物。 比如曾出了2个将军,虽然都去了海峡对岸,但那也是名人。 再比如出了一个师长一个团长,村里子弟有多少人去过朝鲜,有多少去过越南。 而80年代,村里曾出过一个正厅级,当时轰动至极! 85年,村里有一对亲兄弟双双考上了清华北大。虽然后来双双在新加坡下海洗澡时一去不返,但也曾经名噪一时。 再比如88年,十字路口小卖部老板的女儿考上了北大,如今在北大留校当了老师。 再再比如,就到张宣了。 嗐!在村支书他们嘴里,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 按本家堂叔绉文拽词地说法:咱们家的张宣,那是条龙,那是个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大才。 嚯,瞧瞧!这堂伯拍马屁都不带眨眼的,吧唧着老旱烟,眼睛放光,唾沫横飞,好话一溜溜儿,那真是不要钱似的。 有模有样,有板有眼,自打这堂伯一开口,这客厅里的笑声就没断过。 张宣听得老脸都红了,太那个了啊,您收着点儿,收着点儿,背后再夸嘛。 好想说一句:堂伯啊,您真的是被时代给耽误了,要是您出生在津门,出生在京城,哪还有老郭什么事呢,哪还有德云社什么事呢? 先扬后抑,好话说完就该干正事。 感觉气氛到了火候,村支书率先说把村里的实际情况说了一遍,然后盯着张宣看。 他们看着张宣,张宣也背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