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节 (第3/5页)
关急报,十万火急!” 军情如火,万万耽搁不得,尚未即位的大秦太子在三公九卿等众臣的簇拥下来到了殿前。 太子从转呈的宦官手里接过这封军报,没来得及拆开,耳边又听到一阵狂呼,在远处的宫门外,一名风尘仆仆的甲士与前面的那位武士一样,高举军报飞奔而来。如此这般,仅是前后不到三个时辰的时间里,面临着国丧的帝国朝廷便连续收到了北部边关传来的十七封军报。这些军报的内容大同小异,铺天盖地的胡骑正叩关而来,前线将领请求朝廷调拨援兵。 雄才大略的始皇帝血脉,传承到了今时今日已然变得污秽不堪。在这位太子殿下身上,根本看不出身为天下之主的霸气,他双手颤抖着放下一份军报,目光扫视着群臣,语带哭腔地说道: “众位爱卿,这可如何是好啊?” 大秦帝国沿袭了自周代以来确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太子殿下资质平庸,即便是在他那些同样没多大出息的兄弟们当中,他也算不得是出类拔萃的。这一点在平常时候倒也无所谓,突然遭遇难以决断的天大危机,涉及生死存亡之际,太子优柔寡断的性格缺点便暴露无遗了。如此紧要的军国大事,居然首先向群臣征询意见,而非立即向边关派出援军,或者是调动军队加强布防。想必这位新君留给臣下们软弱无能的印象,已然势不可免了。 三公九卿当中,太尉是主管全国军事的职务,其地位相当于现代社会中的三军总司令。 尽管没有皇帝颁授的虎符调兵,太尉头衔无非是个空心大老倌,甚至连一兵一卒都调动不了,不过朝臣们的目光此刻还是聚焦到了现任的大秦太尉李奉贤身上。 表情慎重地摸着一把山羊胡,随之,太尉李奉贤开腔说道: “启奏太子殿下,若依老臣愚见,当下之要务是您即位之事。普天之下,唯有皇帝陛下有权授予将领们虎符,合符方可调兵,此乃祖制断然不可更改。您一日不即位,遵照祖宗法度,朝廷便一日不得调动兵将啊!” 闻听此言,满朝文武大臣看着这位一副宽厚长者模样的老太尉,无不是恨得牙根直痒痒。您说眼下这都什么当口了,李奉贤你个老不死的还不忘借机邀功请赏,再升官你就直接升到棺材里去了。 饶是群臣心底里对李奉贤的无耻表现愤愤不平,但有些事情恐怕还是非做不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当即,满朝文武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正是,正是,太尉大人所言有理。臣等恭请太子殿下承袭大统,以安万民之心。” 这位太子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他的面色白皙,从外表看起来像公子哥多过像一位至尊无尚的统治者。这时,他也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地说道: “父皇停灵殿前,未及发丧,孤怎能作此忤逆不孝之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起初之时,大臣们都以为太子是在跟大伙客气一下,在华夏传统中,谦虚总是一种美德么!奈何,经过群臣轮番上前劝谏之后,太子仍然不肯答应下来,如梦方醒的朝臣们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位太子殿下不是在跟大伙客气,突如其来的明悟叫官僚们开始慌了手脚。要说在太平年月,皇帝继承者有如此谦逊节制的表现,那是纯孝,那是天下楷模,但是今日不同往日啊! 目下,时逢外敌叩关,一个应对不当,那就是亡国之祸呀! 遥想当年,犬戎覆灭西周,开始不也是看似平常的侵扰活动,谁知道这等小事会演变成了令大周王朝从此一蹶不振的天大祸事? 意识到火烧眉毛的紧迫性,无论太子是真的客气,抑或是故意邀买孝顺的名声,大臣们都争先恐后地跑过来游说他。关键问题是这位太子殿下好像认准了死理,提出必须给八十四世皇帝发丧完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