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0节 (第3/4页)
列举出了一些证据。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莫国硬是说桓军杀了百姓,抢了财物,桓军也解释不清楚了。 莫国一改坐山观虎斗的姿态,直接参战,一是因为唐寅派出的使节上官元武已到镇江,并且见到了莫王邵方,将目前的战局详细讲述给邵方,请他支援风国。其二,便是贞军曾屠杀莫国百姓并将其尸体制造瘟疫的事情已在莫国广泛流传开来,使得莫人对贞军恨之入骨,连带着,把川军也一并恨了进去。莫国援风的声音越来越高,尤其是军方将领们,皆认为贞军在莫国的所做所为对莫国而言是奇耻大辱,若不能讨回公道,莫国今后还有何脸面存于列国之内? 邵方本就是主张参战的,只不过是朝中大臣们反对,现在他得到军中将领和全国百姓的支持,再无顾虑,正好上官元武又来求救,邵方便顺水推舟,令虎贲军协助风军,进攻身处于莫境的桓军。 四十万的桓军就这样成为贞军的替罪羔羊,做了莫国泄愤的对象,在三水军和虎贲军的前后夹击之下,全军溃散,一败涂地。 在此战中,梁启可算见识到虎贲军的厉害,十万骑兵,发起进攻时,真好象排山倒海一般,不用交战,仅仅是十万骑一起向前冲锋的声势,就足可以威慑住任何一个对手。 桓军还未到风国,便被三水军和虎贲军联手打回本土,原来还对其抱以重望的任放大失所望,而且最令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莫国最终还是站到了风国那一边,得到莫国的支持,风国的军力倍增,己方取胜的希望已微乎其微。 李呈部队下落不明、合围锦阳之计失败、金卓入高川郡作战不利、四十万桓军大败回国、莫国对风国的援助已浮上水面,这些接踵而至的打击让任放萌生出退兵之意。 不过,即便任放是全军统帅,但伐风之战可不是他想打就打,想退就能退的,要撤兵,必须得得到川贞二国王公的首肯,任放心中明白,远在千里之外的两国朝廷又能会理解前方战事的吃紧,大臣们只会单纯地看双方的数据,而在数据上,己方还确实占有优势,自己若是提议撤兵,没准就会被扣上个怯敌的大帽子。 任放经过深思熟虑,给川王肖轩写了一封私人信,在信中他未为提退兵之事,只是详细讲明己方大军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尤其是补给问题,已到了十分危急的程度。 他的信件传到上京,没过多久,得到肖轩的回复。 肖轩在信中并没有给出他明确的指示,但却下放给他极大的权限,也充分显示出对任放的信任。肖轩的信中写明,让他随机应变,将在外,所遇的大事小情,皆可自己做主,无须顾虑君主和朝廷的意见。 看到肖轩的这份回书,任放心情又是激动又是澎湃,同时也彻底安心了。 接到肖轩回信的隔日,任放派出一名使节,去往锦阳,邀唐寅出城相谈。 任放已打定了主意,即便要退兵,也得通过谈判的手段在风国身上占得最大的便宜。 川贞联军的时节打着白旗,来到锦阳城下,其随从向城上高声大喝,先是报出自己的身份,而且提出要进城见风王唐寅。 城上的风军将士闻言,鼻子都差点气歪了,己方的城池是你说开就开的吗?自己的大王又是你说见就可以见的吗?有性情冲动的士卒举起弓箭,就要射杀城外来使,多亏守城的将领闻讯及时赶到,阻止那些要放箭的士卒,然后令人马上回城内向大王禀明情况。 第880章 川贞联军的统帅任放派出使节,邀请唐寅出城相见,风军众将的第一反应都认为这是敌人的圈套,暗中肯定图谋不轨,绝不能答应对方。唐寅也觉得莫名其妙,两军相争之际,任放找自己要谈什么? 唐寅有让川国的使节进城,但没有马上请他进入议事厅,他在考虑,自己到底有没有见对方的必要。 这时候,邱真出列,对唐寅说道:“大王,川国一向重礼仪、重诚信,若真是任放相邀,想来也不会暗中搞鬼,怕只怕……贞军假借任放之名,骗大王出城。” 贞国和川国可是截然不同,野蛮、狡诈又凶残,反复无常、惟利是图,毫无信誉可言,如果是贞军假借任放之名,唐寅又信以为真,后果将不堪设想。 唐寅眼珠转了转,问道:“邱真,你说如果使节真是任放所派,他又要和我谈些什么?” 邱真认真考虑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