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71 (第1/2页)
树是个心大的,早一天晚一天的见倒不算事儿。一大早谢家整装待发就去了广德庵。现任庵住法号慧静,是个四十多岁宝宽脸大嘴的中年妇女,谢母密友的徒弟。在广德庵也有十五六年了,可以说除了长相再没有别的缺点。稀疏的眉毛,绿豆大小的眼儿,偏偏还配着个四方大宽脸,让人一见难忘,再见想忘。谢母曾经暗自琢磨过,广德庵没有在慧静手上发扬光大,是不是也有这张脸的锅。毕竟当时密友做庵主时在建康城的妇人中间说起来也算是小有名气的,谢母便是因为口耳相传,慕名过来才有了之后的重逢。可是自从慧静接手庵主之后,是真的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用静艳的话说,现在一年的香油钱都赶不上当初她师父时一个月的量。可这慧静又分明是个佛法精深的,比谢母的密友也不遑多让了,谢母曾有阵子痴迷佛法——尤其当初夫君死了,她独自支撑整个家族的时候,也就能从佛法中寻找寻找慰藉了。谢母不敢说精通,却也是个有慧根有见识的。至少和慧静谈起佛法经禅,在谢母看来,不愧是密友的关门弟子,很是博学广论。就只是慧静的性子,除了谈经论佛,是真不会说别的,让她奉承一句好听的,比天上下红雨还难。倒不是谢母不帮衬密友这徒弟,建康城的贵妇人除了不差银子啥都差。偏建康城里里外外三四百的和尚庙尼姑庵,往哪里添香油钱不是添?用谁开解不是开解?走哪里都是被人追捧的,撒银子的是大爷,你不好好说几句好听的,人家凭啥给你撒啊?长相上吃亏,好歹嘴上补啊。谢母不是没有提点过慧静,结果还不如不提点,就慧静那夸人的技巧还真不如不夸,愣是把仅有的三个大户给夸走了一个——剩下的大户一个是谢家。另一个倒是没让慧静给夸走,是王夫人跟自家嫂子介绍来的,后来琅琊王氏倒台,死的死散的散,她家嫂子被发配出了建康。可以说,现在也就谢家还时不时添些香油钱,什么法事也都在这里做。要不是还有些周边的闲散百姓,广德庵都快发展成谢家的家庙了。谢家来之前已经派了婆子过来招呼——其实根本就不用,广德庵就这么一个大户可吃,上至庵主下至七八个尼姑,一个个记得可牢靠着呢,谢母生辰前半个月每年固定这么个时候,光素菜庵里自种的就不够,又去外面采购了半车,用具也都换上了新的,整间广德庵收拾的窗明几净,务求让谢母从内而外的感觉到佛法洗涤的纯净。第618章功亏一篑广德庵是庵堂,谢母素来只带着女眷前往,就是一下子嫁出去三个小娘子,带过来的谢家人还是比广德庵里的尼姑还要多。原本尼姑有十二个,一年来病死了一个,私奔了两个,又还俗嫁人了一个。人手不够,广德庵便出面请周边百姓人家的妇人做帮手,这都是每年的惯例了。用的都是知根知底,手脚勤快的。谢母带着两车的女眷,还没等下车,慧静早就等在庵堂之外了。又老了一岁,脸好似又宽了不少。因为起的早,一般在这一天早上都不用膳,要在广德庵用早膳和中膳。佛门讲究过午不食,哪怕是唯一的大户,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