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87 (第1/2页)
来不写诗,也禁止云儿写诗。诗书画确实是能陶冶人的性情的,但是为了不给自己和家人找麻烦,先生只把诗词当消遣。画画就不一样了,画的本身都是具体的形象,画好了不但能陶冶性情还能卖出去赚点钱花花饿不死。与水墨丹青有些关联的金石古董、cao刀治印也让云儿多少懂得一些。可以说先生的想法还是比较切合实际不那么过于书生气。楼上,云儿正专心看画册,身边的鱼儿水儿看到了进来的王爷,赶紧提醒主子,主子三人给王爷请安。王爷和气地答应着,坐了下来。云儿亲自给王爷奉茶,问道:“您的事儿忙完了?”“早着呢。本王是想起了一件事,你在异域的时候好像是打印过有关白洋淀种荷花的材料?”“是有这么回事,不光是荷花,还有好多种水生植物,云儿得空就给您找。”先生每天都来指导几位一等丫鬟的装裱技艺,先生在教导弟子方面很有办法,由浅至深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洗粉、制糊开始,稳扎稳打,渐渐到托画心。当然不能托真的画心,初学者裱画手脚不相合,经常把手里的纸张给裱坏了,先生就教给她们裱白宣纸的、练习纸的。宣纸在当时的大清还是很贵的,因为他们那里造纸技术还很落后,比较起来价格和异域的基本上持平,但是大清的宣纸都是纯手工的,质量很好,纸张很柔软,云儿有点舍不得用它当练习用,就用了异域的练习纸,托出来的两层宣纸很有拉力,正好用来描花样。同时还让老爹教给三个姑娘用米汤浆洗锦缎和纱料,以备做另样香包。浆糊的稀、稠程度先生是把握得很准确,用米汤也是一样。他的装裱技术可不是吹出来的。鱼儿水儿也跟着学,看到从木工板上揭下来的薄板一样的纱料、锦缎等材料,就连先生自己也很欣慰。这样的材料做布艺品非常好做,裁剪时就像使用做鞋的袼褙一样,一点也不打滑起皱。云儿的主要任务是画画卖钱,以后要以卖画为主开办画廊。顺治时代算是清朝初年,比较出名的画家有“四王”、“四僧”,四王是王恽、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四僧是朱耷、石涛、弘仁、髡残,“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艺术史上位居清初知名画家还要算“四王”。此四人皆以山水画见长,而“四僧”中的朱耷则是明江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因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所以他的作品往往是以象征手法书写心意,画的鱼鸟皆以白眼向天,画山水取萧疏之景,多是残山剩水。而石涛则是性情豪放,诗文书画皆善。他的绘画擅长山水,兼工人物、花卉。石涛被誉为清代以来三百年间第一人。他在世时就已经名扬四海。这八位画家都是生活在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及清圣祖康熙年间。与云儿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但是“四王”都是画山水的,朱耷的画风又是云儿不喜欢的。虽然他有傲骨,也不能说没有颓废。石涛在顺治十六年才十七八岁,如雷贯耳的大名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那个时候四王也好朱耷石涛也好,都还没有露出峥嵘头角,云儿的画风和他们几乎是不搭界。其他的画家也有,但是都以工笔山水为主,也和云儿没有关联。云儿画出来的画肯定要比他们好,如果以后和这些“爷们画家”碰上了,女人比他们强恐怕会伤他们的面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