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957 (第2/2页)
。”“别急,水儿meimei你去楼下大厅,让生子和成子拿来几个空纸箱,咱们把布料匀开,也好往楼下抬。”水儿答应着先下楼了。少时小厮生子和成子一个人扛了两个被打扁的空纸箱上来了,站在门口。他们是不允许进寝殿的,水儿和云儿把纸箱抻开,在箱子底儿上粘好透明胶,就往空箱子里装布料。郑嬷嬷也跟着动了手。每个箱子装了少半箱,让生子和成子给抬了下去,平板三轮车已经在门外了,摞了高高的两层,俩人就给福晋送往翼然楼。大门口有侍卫亲兵的接着往院里抬,在福晋的寝殿门口,有身强力壮的婆子给往楼上扛。幸亏是人力足,要不然还真是个麻烦。看到云儿给的布料,福晋的眼睛都湿润了。给了两个小厮赏钱,俩人磕头谢了,把三轮车推回飞云楼,跟车的水儿上楼跟云儿交差。郑嬷嬷回来把情况跟福晋学了,福晋让郑嬷嬷、鬟儿四个人把箱子里的布料分类装进四个箱子,摆在自己的房间里。开始琢磨着怎么设计新样的女装,继续着她的服装设计大师生涯。清朝的女装,汉人和满人是不一样的。汉族妇女到了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着一些明代服装的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年间才慢慢变化,上衣渐短、渐肥,袖口加宽,再加上云肩。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旗袍主要是宫廷和皇室女子所用。旗袍有长有短,以琵琶襟、大襟、对襟为主。与其相配的裙或裤,以满地印花、绣花和裥等工艺手段作装饰。襟边、领边和袖边均以镶、滚、绣等为饰。特别费工费料,造价也很高。有白旗边,金白鬼子栏干、牡丹带、盘金满绣等。清初时的满族妇女与男人装扮相差不多,不同的是穿耳梳髻,未婚姑娘垂辫。满人女子不缠足,姑娘不着裙,衣外是坎肩与衫齐平,长衫之内有小衣,相当于汉女的肚兜。衣外之衣称之为“乌龙”。在康熙年间,满人的贵族妇女流行一种身着黑领、金色团花花纹或者片金花纹的褐色旗袍,外加浅绿镶黑的服装、金绣饰纹的大褂。襟前有配饰,头上梳大髻。侍女着黑领绿袍,金纽扣,头上饰翠花……这些资料都是云儿在异域的时候在某个网站打印下来的。当时并没有在意,以为康熙朝和顺治朝好像服饰上变化不会很大。但是福晋看了却觉得很珍贵。这是大清服装的走向,如果走在前面,用异域的话说就是“引领潮流”了。清朝的服装,不论男人和女人都是大致的长方形,清朝以前的都是上尖下宽的塔形。福晋的理解是,不能离开清朝的服装样式,但是可以在细处加以雕琢。听王爷说,云儿带回来很多可以镶嵌在女装上面的牙子、滚边的装饰材料。清朝女装讲究镶栏杆,云儿带回来的那些装饰性小物件足以镶嵌各种栏杆了。在下次给福晋请安的时候,云儿把自己准备好的服装辅料带给福晋,包括用来镶嵌的彩绦子、彩牙子、小珠子、小亮片,还有大清没有的木耳边等等都拿给了福晋很多。“呜哇!jiejie的眼睛都要给晃花了!”福晋惊喜之极,拉住云儿的手,连连感谢,“meimei你们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带回来这么多宝物?”“云儿哪里知道您这么喜欢?您觉得好就尽管用。”“就冲着meimei给jiejie拿来的这些金光闪闪的东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