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 (第2/2页)
湖而建,黑漆冰裂纹的院门上糊着雪白的对子,一丛硕大的芭蕉掩映着青砖黛瓦的宅院,廊下两盏苍白的纸灯笼在风雨中摇曳。正屋里燃着两支白烛,供着一炉素香,后头是块黑色烫金的牌位。案桌下头摆着两只藤编的蒲团,中间是小小的火盆,里头盛着些已经烧成灰的纸钱。后头的厢房里,临窗的大炕上半悬着冷绿色的纱帐,一位年仅十岁的小女孩儿脸有泪痕,身上搭着一床月白底子的夹纱被,正沉沉而眠。她的身畔坐着一位身着雪色素面帔子的仆妇,发髻上簪着一朵白色的绒花,正一面忧心忡忡地探试着她的额头,一面吩咐下头梳着双丫髻的小丫头茯苓打盆热水,再拧了帕子过来。茯苓只有**岁的光景,穿着身半旧的青绸衫裤,外罩白色对襟比甲,腰间结了根素白的丝带。她水汪汪的眼睛里晕着泪光,小心翼翼地问道:“娟姨,小姐还烧不烧?她吃了药,怎得还不醒来?”被称做娟姨的仆妇名唤娟娘,刚刚送走了主人的头七,又遭遇小主子的高烧,已然心力交瘁。她笼了笼垂落在颊上的丝发,勉强笑道:“你放心,烧已经退了。小姐连日伤心过度,如今吃了药安安稳稳睡一觉也好。”茯苓稚嫩的小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她快手快脚打了水来,拧好了帕子递到娟娘手中。娟娘拿温热的帕子抚上小女孩雪样的容颜,轻柔地替她擦拭着脸上的泪痕。蜷缩在竹屋里的陶灼华一直被浓如泼墨的黑暗笼罩,她好似顺着条长长的甬道摸索前行,渐渐在无尽的黑暗里看到了一丝丝的光明。光明的尽头,似是有人逆光而立,依稀是娘亲年轻的容颜,一时又化做何子岑的黄衫磊落,却又离她渐行渐远。陶灼华一时唤着娘亲,一时又唤着子岑,急急地往前奔跑,拼命要抓住那渐渐消逝的人影。她的身躯在榻上不安地扭动着,蜷缩在被子底下的双手不自觉地挥舞,蓦然张开了双眼。娟娘却是瞧见榻上的小女孩睫毛轻颤,在声声梦呓中张开了紧闭的眼脸。☆、第三章旧居夏雨潇潇、斜风脉脉,陶灼华头顶湖绿的幔帐逶迤若水。娟娘瞅着女孩子眸色虽然灿若琉璃,却又是春山含黛,充满了茫然与无助,怜惜她方才失去娘亲,一点泪光便无端打湿了双眼。一时雷声隆隆,暴雨又是如注,打得廊下铜制的铁马发出清脆的声响。榻上的女孩子低沉地呻吟了一声,娟娘已是喜极而泣。她顾不得眼角的温润,俯下身子握住了榻上女孩子的双手,温柔地唤道:“小姐,您醒了?”许久不曾听过这样亲切的呼唤,陶灼华使劲睁了睁发涩的双眼,听着外头的风雨大作一时茫然。被娟娘握着的手却温热柔软,她低头望去时,乍见自己那一双晶莹若雪的小手,更是明显楞了一楞,开始怔怔地打量着四周。娟娘瞧着她神情恍惚,不放心地又问了一句:“小姐,您好些了么?”女子体贴又关切的模样,陶灼华并不陌生。那如母亲一般温柔的神情曾无数次夜来入梦,伴随过她长长的岁月,回忆依然悠长而又甜蜜。陶灼华迟疑地唤了声:“娟姨,是你么?你是来接我的?”分明记得娟娘是母亲的旧婢,多年来与母亲主仆情深。母亲去后,她又代替母亲守护着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