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万岁_第616章-617章 希区柯克栽了个跟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616章-617章 希区柯克栽了个跟头 (第6/7页)

拍摄,那是经历了一系列地坎坷。看透了试探炎凉之后的精心之作,一年多的准备,精心修改剧本,更重要的,是把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血都融入了电影之中,他那不是在拍电影,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自己,对准了自己地内心,把自己的灵魂展现在银幕之上,这样的电影,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而希区柯克就截然相反,这部电影,他那自己最擅长也是最珍贵地东西扔到了九霄云外,展现在银幕上面的,只是用金钱、情色、暴力堆砌起来的一具皮壳,栽跟头,却是必然。

作为梦工厂的对头,作为我的一个对手,希区柯克栽了这么大的一个跟头,我应该很高兴才是,但是看到这样的报道,我的心中更多的确实失望和苦涩。

老实说,我希望希区柯克能够成功,因为对手也罢敌人也好,作为好莱坞的一个导演,而且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导演,他的电影如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势必会使得好莱坞的银幕更加的光辉灿烂,也势必会影响到一大批的后起之秀,给他们提供养分。

但是他却栽了一个跟头,一个大跟头,这不能不让我有些失落。

客观地讲,希区柯克的电影才华在好莱坞很多人都是无法与之相比的,甚至是一些早就功成名就的人,比如西席.地密尔。但是他身上总是用一种时刻会葬送他的电影生命的东西存在,那就是他的性格。

自私、专制、狭隘的性格。

梦工厂的导演中,论电影才华,可能有些人不是希区柯克的对手,比如都纳尔,但是若论胸怀,希区柯克完全比不上梦工厂里面的任何一个导演。

不管是格里菲斯、都纳尔这些老人,还是茂瑙、斯登堡、斯蒂勒这些后起之秀,不管什么时候,他们的头脑中,放在第一位的,不是自己的名声地位,而是公司的声望,公司的辉煌。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如果是斯蒂勒的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斯登堡、茂瑙等人是绝对不会感觉到自己有什么压力,相反,他们会感到前所有有的喜悦,会认为那是梦工厂的成功。

这样的心态,才是电影人应该有的心态。

但是希区柯克不是,他的性格,使得他不能容忍公司里面会有一个像卓别林那样资历比自己老得多,名声比自己大得多的人存在。

不过,栽了这个跟头,或许对于希区柯克来说,是一件好事,起码能让他明白拍电影是不能急功近利的。

从进入好莱坞拍摄第一部电影开始,他就一帆风顺,对于一个导演来说,事业顺利自然是件好事,但是也容易骄傲、自满,栽了个跟头,吃了个亏,冷静下来想一想,或许能够想出一些平时自己根本就不会想到的问题。

与希区柯克的同时首映的,还有一部电影,那就是在好莱坞唯一能和卓别林相提并论的基顿的。

历史上,基顿和卓别林代表着好莱坞喜剧电影的高峰。而这近年,由于卓别林的影片质量直线下滑,名声更是跌落到谷底,基顿就变成了美国民众最喜欢的喜剧明星。

实际上,基顿不单单是明星,更是表演大师。

他的表演风格和卓别林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艺术成就上

比卓别林低多少。

作为一个喜剧演员,基顿是土生土长地美国人,他的经历和卓别林差不多,父亲是舞台剧的演员。从小就发现了小基顿的天赋,悉心调教。而基顿丰富的舞台剧表演经验,更是为他日后地电影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地电影表演风格,被人称为“石头脸”表演风格,卓别林的银幕风格相映成趣。

早年,基顿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影响力巨大。1923年,基顿演员事业进入了最辉煌的时刻。和米高梅的合作,让他地风头盖过了卓别林。但是以后的一段时间,基顿地名声逐渐被卓别林盖过,他的电影公司也随之解散,加入了明星电影公司。成为该公司的电影导演。

加入明星电影公司之后,基顿开始每年以一到两部的速度发行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受到了观众地普遍欢迎。虽然他的电影不能像有些电影那样票房飘红,但是对于明星电影公司来说,他的电影收益却是一比不小地收入。因此在明星电影公司,基顿拥有者绝对的权威和拍片自由。这,和历史上他的境遇,多少有些差异,要知道,历史上,基顿在黄金时代正是结束于1928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