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红星传奇_第六一三章 再别西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六一三章 再别西安 (第3/4页)

的统帅,都是人杰,考虑事情比自己的水平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呢!

    想通了的唐海晏和李韵,赶紧起来洗脸找东西,帮助刘一民准备。又拿出钱来,交给李红军和胡班长上街去买菜、调料。

    这西安上次被日军飞机大规模轰炸后,断垣残壁、满目疮痍。但是日军飞机并不是每天都来轰炸,人们还要生活。慢慢地,疏散的市民又陆续回到了市内,只不过防空意识强了许多,只要听到防空哨的枪声,马上就会进防空洞。

    **派给刘一民的警卫员胡班长叫胡昌保,按他的资历,如果不是给主席当警卫员的话,在主力部队最起码也是个营长了。他对西安很熟,领着李红军他们买齐了刘一民单子上的调料,还买了些豆腐、粉条、菠菜、萝卜、白菜。

    羊rou是买的两只活羊,胡昌保带着几个战士剥洗的干干净净的,拿了回来。

    刘一民系上围裙,亲自cao刀,让会做饭的战士当下手,在厨房里乒乒乓乓就干开了。

    到了晚上七点,**带着众人都赶到了,一进门大家就笑了。只见院子里摆着长长的烤羊rou串的架子,炭火通红,刘一民系着围裙,手里拿着一把羊rou串,正在往rou串上抹油、上调料,还不停地翻腾着火上的羊rou串。

    朱老总一看,一部分羊rou串已经烤熟了,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就笑着说:“好久没有吃刘一民烤的羊rou串了,肚子里的馋虫直叫唤。润之,恩来,你们先看着,我可是等不及了。”说完就下手拿起架子上烤熟的羊rou串吃开了,边吃边说好吃、够味。

    这一下完了,朱老总都动手了,其他人谁还会再等么。七手八脚很快就把架子上烤熟的羊rou串抢完了。

    刘一民心细,知道今晚上来的人必然多,准备的本身就充分。就是这样,他烤的也没有大家吃的快。好在刘一民身手好,动作麻利,两手不停,加快速度,算是让大家每人都能吃上几串。

    到最后,羊rou串烤完了,也吃完了,刘一民才招呼大家进屋入席。

    刘一民住的院子是原来一个军阀的公馆,共有两进院落,两边是厢房,住警卫战士,第一排正房共九间,原来是办公室、客厅和参谋们的住室,第二排正房才是他一家人的住室和他的书房。院子后面还有马厩,用来拴战马的。

    酒席就安排在第一排房子三开间的大客厅里,整整开了四桌,每桌坐八个人,桌上除了热腾腾的铜火锅和羊rou、蔬菜外,每个人面前还放着一个小碗,盛放蘸料。

    锅底分麻辣和三鲜两种,爱吃辣子的坐一起,爱吃三鲜的坐一起,倒也互不打扰。

    要是搁在后世,这种火锅再普通不过,满大街都是。但现在国民政府刚刚迁到重庆,重庆的火锅都还没有开店经营呢,刘一民做的火锅当然吸引人了。

    刘一民端起酒杯,满含深情地说道:“我的家在豫西山区,全村人都死在了刀客的洗劫中。在这个世上,红军队伍就是我的家,各位领导就是我的亲人、家长,战友们都是我的同胞手足。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亲情、温馨的大家庭中。今晚,承蒙各位领导光临,我感激莫名。来,喝了这杯酒,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祝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壮大、捷报频传,也预祝伟大的抗日战争早日胜利!”

    说完,刘一民和大家一一碰杯,一饮而尽。

    说是开怀畅饮,实际上那绝不可能。这些人都身负重任,哪里可能真正放开胸怀大喝么!倒是桌上的菜下的飞快。

    陈云结婚时间短,夫人于陆华还有点腼腆,低着头一言不发,悄悄地吃饭。

    刘一民端着酒杯过来,非要给陈云两口子喝一个,说是今晚这顿饭就权当祝贺陈云同志新婚大喜了。

    陈云说都老夫老妻了,还说什么新婚大喜么。不过,似乎不喝一个对不起刘一民的辛苦,还是喝一个吧!

    喝完,刘一民又转去给其他同志敬酒。于陆华就小声对陈云说:“原来刘师长这么年轻、这么风华正茂啊!都要赶上西晋的嵇康了。难怪别人争的头破血流的。他要是在西安,估计大门口天天都站有要求指导学习的女青年,那都要成西安的风景了。”

    陈云一听哈哈大笑,硬是把刘一民又拉过来,当着大家的面把夫人的话转述了一遍,羞得于陆华小手不停地捶打陈云。

    刘一民一笑了之,转去给贺龙他们敬酒了。

    贺龙的表现让刘一民感动不已。他心里默算了一遍,八路军的这几个师长,遇到肃反时候都会是什么表现。算来算去,觉得如果自己被王明之流肃反,**可能会给中央写信,刘伯承可能去找**反映,徐向前很可能在肚子里生闷气。至于警备师、保安师的董振堂、罗炳辉,他们在党内地位不高,恐怕连和王明说几句硬话都说不出。只有贺龙可能会拼死相救。没办法,一个人一个性格。想想历史上贺龙的遭遇,刘一民就想,只要自己有能力,就一定要修改历史,避免悲剧重演。

    刘一民对贺龙说,晋西北苦焦,只能一年一熟,还大部分是粗粮,12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