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重生_氙灯(资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氙灯(资料) (第1/1页)

    氙灯是一种在椭球形石英泡壳内充有0.019~0.0266mpa高压氙气、极间距离小于10mm的氙灯。20世纪40年代初,联邦德国奥斯兰公司发展研究中心实验室率先研究了稀有气体短弧光源的特性,经多年研制和改进,于1951年正式向市场推出超高压短弧氙灯。1954年,在联邦德国科隆世界照明和电影博览会上,蔡司-依康公司展出了第一只作为电影放映光源的氙灯。随后荷兰、日本、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也相继研制和生产各种规格的电影放映用氙灯。此后,超高压短弧氙灯已在世界上大多数影院取代碳弧光源成为新的电影放映光源。

    氙灯按其使用特点可分为自然冷却、风冷和水冷3种。小功率灯采用自然冷却,功率在3000~5000w的灯采用风冷,更大功率的灯采用水冷。

    超高压短弧氙灯发光效率约40lm/w。直流燃点时,在离开阴极0.07lc(lc为极距)处,有一个称之为阴极光斑的最亮点,该点的辐射光达灯的总辐射光通量的70%以上,这使超高压短弧氙灯成为近乎理想的点光源,尤其有利于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功率为75~5000w的灯,其峰值亮度为(50~650)x106cd/m2;2500w的大功率灯,峰值亮度可达2x109cd/m2。

    超高压短弧氙灯具有几乎瞬态的光学启动特性──一启动即辐射出灯的总光通量的80%,1分钟后达90%,2.5分钟后达到100%。它需配备专用的启动器和直流电源,寿命约为500~1500h。灯可水平或垂直燃点。1000w以上的氙灯,水平燃点时需附加磁场稳弧装置。超高压短弧氙灯因充有高压氙气,贮运、保存均应放在专用盒内,以防爆炸。使用时应采取必要的防爆及防紫外辐射措施。

    超高压短弧氙灯亮度高、发光区域小、显色性好,光色接近日光且光色稳定,广泛用于电影放映、太阳模拟器、电弧成像炉、d65模拟光源聚光器、印刷制版、复印机、光学仪器、人工气候模拟等。80年代已在研制阻止臭氧发生和有防爆结构的新品种。

    长弧氙灯是一种在管状石英泡壳内充有适量高纯度氙气、二端封有极距大于100mm的钍钨、钡钨或铈钨电极的氙灯。1963年,中国电光源专家蔡祖泉试制成功长弧氙灯。长弧氙灯有自然冷却和水冷两种。自然冷却氙灯一般充(2.66~26.6)x102pa的氙气,水冷氙灯充(1.33~5.32)x104pa的氙气,色温为5500~6000k,功率可从102~2x106kw,发光效率为24~37lm/w。水冷式长弧氙灯的发光效率可达60lm/w,一般寿命达3000h。长弧氙灯的功率可以做得很大,伏安特性具有正阻特性,所以只需安装启动装置,其规格有带镇流器的和不带镇流器的两种。

    长弧氙灯的辐射光谱与日光接近,适于大面积照明,也可用作电影摄影、彩色照相制版、复印等方面的光源;同时,在棉织物的颜色检验、药物和塑料老化试验、植物栽培、光化反应等方面,也可作模拟日光和人工老化光源。此外,大功率长弧氙灯还可作为连续激光光源。

    80年代由于出现了光色好、光效更高的光源,长弧氙灯作为照明光源已基本上被取代。

    短弧氙灯又称短弧氙灯球形氙灯,是一种具有极高亮度的点光源,色温为6000k左右,光色接近太阳光,是目前气体放电灯中显色性最好的一种光源,适用于电影放映、探照、火车车头以及模拟日光等方面。

    脉冲氙灯是利用贮存的电能或化学能,在极短时间内发生高强度闪光的氙灯。19世纪中叶,f.塔尔博特首次应用火花隙放电作为高速摄影的曝光光源,这是最早的人造脉冲光源。以后出现了惰性气体脉冲放电光源,才使脉冲光源真正进入实用阶段。1935~1945年,一系列脉冲光源在商业市场出现。50年代,脉冲光源进入工业领域。脉冲氙灯一般由密封在玻璃或石英玻璃体内的两个电极组成,壳体中充以氙等惰性气体。脉冲光源的闪光持续是指1/3峰值光强所对应的时间间隔,称为脉冲宽度。它主要由光源的结构和点灯电路决定。现有脉冲光源的脉冲宽度一般为10-9~10-2s,瞬时亮度可达1010cd/m2,是除激光外亮度最高的人造光源,它的瞬时光通量可达109lm,闪光重复频率为1~106次/分,工作寿命达106次以上,发光效率为40lm/w。脉冲光源有以下5种:1各种管状脉冲氙灯。峰值闪光能量可从用于医学和照明摄影的几个焦到用于弹道空中观察和激光光源的上百万焦。除管状外还有u形、螺旋形和圆盘形等多种形状。2频闪观察仪用脉冲氙灯。频率几千赫,功率几万瓦。3信号脉冲光源。频率1~3hz,功率10~500w,寿命达106次。4光化学反应和电子仪器用微秒脉冲光源。5计算机或其他自动装置用的频闪指示仪。频率102hz,功率数瓦。

    氙灯(资料)在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